使用了promise,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报Uncaught (in promise)错误,第一次遇到这种错误,所以在此记录下,方便以后解决问题
Uncaught (in promise) TypeError: NetworkError when attempting to fetch resource.
错误通常出现在使用fetch API发起网络请求时,无法成功获取资源时抛出的异常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可以尝试以下方法:
-
检查网络连接是否正常。如果网络不稳定或者存在其他问题,可能导致fetch API无法成功获取资源,从而引发该异常。
-
检查请求地址是否正确。如果请求地址错误或者不存在,同样会导致fetch API无法获取资源,从而引发该异常。
-
检查是否存在跨域问题。在某些情况下,浏览器会禁止跨域请求,因此需要在服务端设置CORS(跨域资源共享)以允许跨域请求。
-
在fetch API中添加错误处理逻辑,例如使用catch()方法来捕获异常并进行适当的错误处理。
这个错误通常是由于无法获取到请求的资源导致的。可以尝试在d3.json()方法与其回调函数之间添加.catch(),以便更好地处理异常。另外,为了避免出现跨域请求问题,建议将地图文件放置在与HTML文件相同的目录下并使用相对路径进行引用。
改之前
<!DOCTYPE html>
<html>
<head>
<meta charset="utf-8">
<title>Map Visualization</title>
<style>
#map {
width: 800px;
height: 600px;
border: solid 1px #ccc;
}
</style>
</head>
<body>
<div id="map"></div>
<script src="https://d3js.org/d3.v5.min.js"></script>
<script src="https://d3js.org/topojson.v3.min.js"></script>
<script>
// 定义地图容器宽高
var width = 800;
var height = 600;
// 创建SVG元素
var svg = d3.select("#map")
.append("svg")
.attr("width", width)
.attr("height", height);
// 创建投影函数
var projection = d3.geoMercator()
.center([105, 38])
.scale(750)
.translate([width/2, height/2]);
// 创建路径生成器
var path = d3.geoPath()
.projection(projection);
// 加载中国地图数据
d3.json("china.json").then(function(json) {
// 将TopoJSON转换为GeoJSON
var features = topojson.feature(json, json.objects.china).features;
// 绘制地图
svg.selectAll("path")
.data(features)
.enter()
.append("path")
.attr("d", path)
.style("fill", "#ccc")
.style("stroke", "#fff")
.style("stroke-width", 1);
// 处理用户交互
svg.selectAll("path")
.on("mouseover", function(d) {
d3.select(this).style("opacity", "0.7");
})
.on("mouseout", function(d) {
d3.select(this).style("opacity", "1");
})
.on("click", function(d) {
var region = d.properties.name; // 获取区域名称
var color = prompt("请输入" + region + "的颜色:"); // 弹出输入框获取用户输入的颜色
d3.select(this).style("fill", color); // 修改区域颜色
});
});
</script>
</body>
</html>
改之后
<!DOCTYPE html>
<html>
<head>
<meta charset="utf-8">
<title>Map Visualization</title>
<style>
#map {
width: 800px;
height: 600px;
border: solid 1px #ccc;
}
</style>
</head>
<body>
<div id="map"></div>
<script src="https://d3js.org/d3.v5.min.js"></script>
<script src="https://d3js.org/topojson.v3.min.js"></script>
<script>
// 定义地图容器宽高
var width = 800;
var height = 600;
// 创建SVG元素
var svg = d3.select("#map")
.append("svg")
.attr("width", width)
.attr("height", height);
// 创建投影函数
var projection = d3.geoMercator()
.center([105, 38])
.scale(750)
.translate([width/2, height/2]);
// 创建路径生成器
var path = d3.geoPath()
.projection(projection);
// 加载中国地图数据
d3.json("china.json").then(function(json) {
// 将TopoJSON转换为GeoJSON
var features = topojson.feature(json, json.objects.china).features;
// 绘制地图
svg.selectAll("path")
.data(features)
.enter()
.append("path")
.attr("d", path)
.style("fill", "#ccc")
.style("stroke", "#fff")
.style("stroke-width", 1)
.on("mouseover", function(d) {
d3.select(this).style("opacity", "0.7");
})
.on("mouseout", function(d) {
d3.select(this).style("opacity", "1");
})
.on("click", function(d) {
var region = d.properties.name; // 获取区域名称
var color = prompt("请输入" + region + "的颜色:"); // 弹出输入框获取用户输入的颜色
d3.select(this).style("fill", color); // 修改区域颜色
});
}).catch(function(error){
console.log("数据加载失败:" + error);
});
</script>
</body>
</html>
主要是添加了一个catch来打印error的问题,但后来还是报错:数据加载失败:TypeError: NetworkError when attempting to fetch resource.
catch(function(error){
console.log("数据加载失败:" + error);
});
emm所以需要再琢磨琢磨
先来了解cors是什么?
跨域资源共享(CORS) (或者通俗地译为跨域资源共享) 是一种机制,该机制使用附加的 Http 头来告诉浏览器, 准许运行在一个源上的 Web 应用访问位于另一不同源选定的资源。 当一个 Web 应用发起一个于自身所在源(域,协议和端口)不同的 HTTP请求时,它发起的即跨源 HTTP 请求。
跨源HTTP请求的一个例子:运行在 http://domain-a.com 的JavaScript代码使用XMLHttpRequest来发起一个到 https://domain-b.com/data.json 的请求。
出于安全性,浏览器限制脚本内发起的跨源HTTP请求。 例如,XMLHttpRequest和Fetch API遵循同源策略。 这意味着使用这些API的Web应用程序只能从加载应用程序的同一个域请求HTTP资源,除非响应报文包含了正确CORS响应头
跨源域资源共享( CORS )机制允许 Web 应用服务器进行跨源访问控制,从而使跨源数据传输得以安全进行。现代浏览器支持在 API 容器中(例如 XMLHttpRequest 或 Fetch )使用 CORS,以降低跨源 HTTP 请求所带来的风险。
功能概述
跨源资源共享标准新增了一组 HTTP 首部字段,允许服务器声明哪些源站通过浏览器有权限访问哪些资源。另外,规范要求,对那些可能对服务器数据产生副作用的 HTTP 请求方法(特别是 GET 以外的 HTTP 请求,或者搭配某些 MIME 类型的 POST 请求),浏览器必须首先使用 OPTIONS 方法发起一个预检请求(preflight request),从而获知服务端是否允许该跨源请求。服务器确认允许之后,才发起实际的 HTTP 请求。在预检请求的返回中,服务器端也可以通知客户端,是否需要携带身份凭证(包括 Cookies 和 HTTP 认证相关数据)。
CORS请求失败会产生错误,但是为了安全,在JavaScript代码层面是无法获知到底具体是哪里出了问题。你只能查看浏览器的控制台以得知具体是哪里出现了错误。
接下来的内容将讨论相关场景,并剖析该机制所涉及的 HTTP 首部字段。
若干访问控制场景
这里,我们使用三个场景来解释跨源资源共享机制的工作原理。这些例子都使用 XMLHttpRequest 对象。
本文中的 JavaScript 代码片段都可以从 http://arunranga.com/examples/access-control/ 获得。另外,使用支持跨源 XMLHttpRequest 的浏览器访问该地址,可以看到代码的实际运行结果。
关于服务端对跨源资源共享的支持的讨论,请参见这篇文章: Server-Side_Access_Control (CORS)。
简单请求
某些请求不会触发 CORS 预检请求。本文称这样的请求为“简单请求”,请注意,该术语并不属于 Fetch (其中定义了 CORS)规范。若请求满足所有下述条件,则该请求可视为“简单请求”:
使用下列方法之一:
- GET
- HEAD
- POST
除了被用户代理自动设置的首部字段(例如 Connection ,User-Agent)和在 Fetch 规范中定义为 禁用首部名称 的其他首部,允许人为设置的字段为 Fetch 规范定义的 对 CORS 安全的首部字段集合。
该集合为:
Accept
Accept-Language
Content-Language
Content-Type (需要注意额外的限制)
DPR
Downlink
Save-Data
Viewport-Width
Width
Content-Type 的值仅限于下列三者之一:
- text/plain
- multipart/form-data
- application/x-www-form-urlencoded
注意: 这些跨站点请求与浏览器发出的其他跨站点请求并无二致。如果服务器未返回正确的响应首部,则请求方不会收到任何数据。因此,那些不允许跨站点请求的网站无需为这一新的 HTTP 访问控制特性担心。
假如站点 http://foo.example 的网页应用想要访问 http://bar.other 的资源。http://foo.example 的网页中可能包含类似于下面的 JavaScript 代码:
var invocation = new XMLHttpRequest();
var url = 'http://bar.other/resources/public-data/';
function callOtherDomain() {
if(invocation) {
invocation.open('GET', url, true);
invocation.onreadystatechange = handler;
invocation.send();
}
}
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使用 CORS 首部字段来处理权限:
分别检视请求报文和响应报文:
GET /resources/public-data/ HTTP/1.1
Host: bar.other
User-Agent: Mozilla/5.0 (Macintosh; U; Intel Mac OS X 10.5; en-US; rv:1.9.1b3pre) Gecko/20081130 Minefield/3.1b3pre
Accept: text/html,application/xhtml+xml,application/xml;q=0.9,*/*;q=0.8
Accept-Language: en-us,en;q=0.5
Accept-Encoding: gzip,deflate
Accept-Charset: ISO-8859-1,utf-8;q=0.7,*;q=0.7
Connection: keep-alive
Referer: http://foo.example/examples/access-control/simpleXSInvocation.html
Origin: http://foo.example
HTTP/1.1 200 OK
Date: Mon, 01 Dec 2008 00:23:53 GMT
Server: Apache/2.0.61
Access-Control-Allow-Origin: *
Keep-Alive: timeout=2, max=100
Connection: Keep-Alive
Transfer-Encoding: chunked
Content-Type: application/xml
[XML Data]
第 1~10 行是请求首部。第10行 的请求首部字段 Origin 表明该请求来源于 http://foo.example。
第 13~22 行是来自于 http://bar.other 的服务端响应。响应中携带了响应首部字段 Access-Control-Allow-Origin(第 16 行)。使用 Origin 和 Access-Control-Allow-Origin 就能完成最简单的访问控制。本例中,服务端返回的 Access-Control-Allow-Origin: * 表明,该资源可以被任意外域访问。如果服务端仅允许来自 http://foo.example 的访问,该首部字段的内容如下:
Access-Control-Allow-Origin: http://foo.example
现在,除了 http://foo.example,其它外域均不能访问该资源(该策略由请求首部中的 ORIGIN 字段定义,见第10行)。Access-Control-Allow-Origin 应当为 * 或者包含由 Origin 首部字段所指明的域名。
预检请求
与前述简单请求不同,“需预检的请求”要求必须首先使用 OPTIONS 方法发起一个预检请求到服务器,以获知服务器是否允许该实际请求。"预检请求“的使用,可以避免跨域请求对服务器的用户数据产生未预期的影响。
如下是一个需要执行预检请求的 HTTP 请求:
var invocation = new XMLHttpRequest();
var url = 'http://bar.other/resources/post-here/';
var body = '<?xml version="1.0"?><person><name>Arun</name></person>';
function callOtherDomain(){
if(invocation)
{
invocation.open('POST', url, true);
invocation.setRequestHeader('X-PINGOTHER', 'pingpong');
invocation.setRequestHeader('Content-Type', 'application/xml');
invocation.onreadystatechange = handler;
invocation.send(body);
}
}
上面的代码使用 POST 请求发送一个 XML 文档,该请求包含了一个自定义的请求首部字段(X-PINGOTHER: pingpong)。另外,该请求的 Content-Type 为 application/xml。因此,该请求需要首先发起“预检请求”。
0.7,*;q=0.7
Connection: keep-alive
Origin: http://foo.example
Access-Control-Request-Method: POST
Access-Control-Request-Headers: X-PINGOTHER, Content-Type
HTTP/1.1 200 OK
Date: Mon, 01 Dec 2008 01:15:39 GMT
Server: Apache/2.0.61 (Unix)
Access-Control-Allow-Origin: http://foo.example
Access-Control-Allow-Methods: POST, GET, OPTIONS
Access-Control-Allow-Headers: X-PINGOTHER, Content-Type
Access-Control-Max-Age: 86400
Vary: Accept-Encoding, Origin
Content-Encoding: gzip
Content-Length: 0
Keep-Alive: timeout=2, max=100
Connection: Keep-Alive
Content-Type: text/plain
预检请求完成之后,发送实际请求:
POST /resources/post-here/ HTTP/1.1
Host: bar.other
User-Agent: Mozilla/5.0 (Macintosh; U; Intel Mac OS X 10.5; en-US; rv:1.9.1b3pre) Gecko/20081130 Minefield/3.1b3pre
Accept: text/html,application/xhtml+xml,application/xml;q=0.9,*/*;q=0.8
Accept-Language: en-us,en;q=0.5
Accept-Encoding: gzip,deflate
Accept-Charset: ISO-8859-1,utf-8;q=0.7,*;q=0.7
Connection: keep-alive
X-PINGOTHER: pingpong
Content-Type: text/xml; charset=UTF-8
Referer: http://foo.example/examples/preflightInvocation.html
Content-Length: 55
Origin: http://foo.example
Pragma: no-cache
Cache-Control: no-cache
<?xml version="1.0"?><person><name>Arun</name></person>
HTTP/1.1 200 OK
Date: Mon, 01 Dec 2008 01:15:40 GMT
Server: Apache/2.0.61 (Unix)
Access-Control-Allow-Origin: http://foo.example
Vary: Accept-Encoding, Origin
Content-Encoding: gzip
Content-Length: 235
Keep-Alive: timeout=2, max=99
Connection: Keep-Alive
Content-Type: text/plain
[Some GZIP'd payload]
浏览器检测到,从 JavaScript 中发起的请求需要被预检。从上面的报文中,我们看到,第 1~12 行发送了一个使用 OPTIONS 方法的“预检请求”。 OPTIONS 是 HTTP/1.1 协议中定义的方法,用以从服务器获取更多信息。该方法不会对服务器资源产生影响。 预检请求中同时携带了下面两个首部字段:
Access-Control-Request-Method: POST
Access-Control-Request-Headers: X-PINGOTHER, Content-Type
首部字段 Access-Control-Request-Method 告知服务器,实际请求将使用 POST 方法。首部字段 Access-Control-Request-Headers 告知服务器,实际请求将携带两个自定义请求首部字段:X-PINGOTHER 与 Content-Type。服务器据此决定,该实际请求是否被允许。
第14~26 行为预检请求的响应,表明服务器将接受后续的实际请求。重点看第 17~20 行:
Access-Control-Allow-Origin: http://foo.example
Access-Control-Allow-Methods: POST, GET, OPTIONS
Access-Control-Allow-Headers: X-PINGOTHER, Content-Type
Access-Control-Max-Age: 86400
首部字段 Access-Control-Allow-Methods 表明服务器允许客户端使用 POST, GET 和 OPTIONS 方法发起请求。该字段与 HTTP/1.1 Allow: response header 类似,但仅限于在需要访问控制的场景中使用。
首部字段 Access-Control-Allow-Headers 表明服务器允许请求中携带字段 X-PINGOTHER 与 Content-Type。与 Access-Control-Allow-Methods 一样,Access-Control-Allow-Headers 的值为逗号分割的列表。
最后,首部字段 Access-Control-Max-Age 表明该响应的有效时间为 86400 秒,也就是 24 小时。在有效时间内,浏览器无须为同一请求再次发起预检请求。请注意,浏览器自身维护了一个最大有效时间,如果该首部字段的值超过了最大有效时间,将不会生效。
预检请求与重定向
大多数浏览器不支持针对于预检请求的重定向。如果一个预检请求发生了重定向,浏览器将报告错误:
The request was redirected to ‘https://example.com/foo’, which is
disallowed for cross-origin requests that require preflight
Request requires preflight, which is disallowed to follow
cross-origin redirect
CORS 最初要求该行为,不过在后续的修订中废弃了这一要求。
在浏览器的实现跟上规范之前,有两种方式规避上述报错行为:
- 在服务端去掉对预检请求的重定向;
- 将实际请求变成一个简单请求。
如果上面两种方式难以做到,我们仍有其他办法:
- 发出一个简单请求(使用 Response.url 或 XHR.responseURL)以判断真正的预检请求会返回什么地址。
- 发出另一个请求(真正的请求),使用在上一步通过Response.url 或 XMLHttpRequest.responseURL获得的URL。
不过,如果请求是由于存在 Authorization 字段而引发了预检请求,则这一方法将无法使用。这种情况只能由服务端进行更改。
附带身份凭证的请求
XMLHttpRequest 或 Fetch 与 CORS 的一个有趣的特性是,可以基于 HTTP cookies 和 HTTP 认证信息发送身份凭证。一般而言,对于跨源 XMLHttpRequest 或 Fetch 请求,浏览器不会发送身份凭证信息。如果要发送凭证信息,需要设置 XMLHttpRequest 的某个特殊标志位。
本例中,http://foo.example 的某脚本向 http://bar.other 发起一个GET 请求,并设置 Cookies:
var invocation = new XMLHttpRequest();
var url = 'http://bar.other/resources/credentialed-content/';
function callOtherDomain(){
if(invocation) {
invocation.open('GET', url, true);
invocation.withCredentials = true;
invocation.onreadystatechange = handler;
invocation.send();
}
}
第 7 行将 XMLHttpRequest 的 withCredentials 标志设置为 true,从而向服务器发送 Cookies。因为这是一个简单 GET 请求,所以浏览器不会对其发起“预检请求”。但是,如果服务器端的响应中未携带 Access-Control-Allow-Credentials: true ,浏览器将不会把响应内容返回给请求的发送者。
客户端与服务器端交互示例如下:
GET /resources/access-control-with-credentials/ HTTP/1.1
Host: bar.other
User-Agent: Mozilla/5.0 (Macintosh; U; Intel Mac OS X 10.5; en-US; rv:1.9.1b3pre) Gecko/20081130 Minefield/3.1b3pre
Accept: text/html,application/xhtml+xml,application/xml;q=0.9,*/*;q=0.8
Accept-Language: en-us,en;q=0.5
Accept-Encoding: gzip,deflate
Connection: keep-alive
Referer: http://foo.example/examples/credential.html
Origin: http://foo.example
Cookie: pageAccess=2
HTTP/1.1 200 OK
Date: Mon, 01 Dec 2008 01:34:52 GMT
Server: Apache/2
Access-Control-Allow-Origin: http://foo.example
Access-Control-Allow-Credentials: true
Cache-Control: no-cache
Pragma: no-cache
Set-Cookie: pageAccess=3; expires=Wed, 31-Dec-2008 01:34:53 GMT
Vary: Accept-Encoding, Origin
Content-Encoding: gzip
Content-Length: 106
Keep-Alive: timeout=2, max=100
Connection: Keep-Alive
Content-Type: text/plain
[text/plain payload]
即使第 10 行指定了 Cookie 的相关信息,但是,如果 bar.other 的响应中缺失 Access-Control-Allow-Credentials: true(第 17 行),则响应内容不会返回给请求的发起者。
附带身份凭证的请求与通配符
对于附带身份凭证的请求,服务器不得设置 Access-Control-Allow-Origin
的值为“*”。
这是因为请求的首部中携带了 Cookie 信息,如果 Access-Control-Allow-Origin
的值为“*”,请求将会失败。而将 Access-Control-Allow-Origin
的值设置为 http://foo.example
,则请求将成功执行。
另外,响应首部中也携带了 Set-Cookie 字段,尝试对 Cookie 进行修改。如果操作失败,将会抛出异常。
第三方 cookies
注意在 CORS 响应中设置的 cookies 适用一般性第三方 cookie 策略。在上面的例子中,页面是在 foo.example
加载,但是第 20 行的 cookie 是被 bar.other
发送的,如果用户设置其浏览器拒绝所有第三方 cookies,那么将不会被保存。
HTTP 响应首部字段
本节列出了规范所定义的响应首部字段。上一小节中,我们已经看到了这些首部字段在实际场景中是如何工作的。
Access-Control-Allow-Origin
响应首部中可以携带一个 Access-Control-Allow-Origin 字段,其语法如下:
Access-Control-Allow-Origin: <origin> | *
其中,origin 参数的值指定了允许访问该资源的外域 URI。对于不需要携带身份凭证的请求,服务器可以指定该字段的值为通配符,表示允许来自所有域的请求。
例如,下面的字段值将允许来自 http://mozilla.com 的请求:
Access-Control-Allow-Origin: http://mozilla.com
如果服务端指定了具体的域名而非“*”,那么响应首部中的 Vary 字段的值必须包含 Origin。这将告诉客户端:服务器对不同的源站返回不同的内容。
Access-Control-Expose-Headers
译者注:在跨源访问时,XMLHttpRequest对象的getResponseHeader()方法只能拿到一些最基本的响应头,Cache-Control、Content-Language、Content-Type、Expires、Last-Modified、Pragma,如果要访问其他头,则需要服务器设置本响应头。
Access-Control-Expose-Headers 头让服务器把允许浏览器访问的头放入白名单,例如:
Access-Control-Expose-Headers: X-My-Custom-Header, X-Another-Custom-Header
这样浏览器就能够通过getResponseHeader访问X-My-Custom-Header和 X-Another-Custom-Header 响应头了。
Access-Control-Max-Age
Access-Control-Max-Age 头指定了preflight请求的结果能够被缓存多久,请参考本文在前面提到的preflight例子。
Access-Control-Max-Age: <delta-seconds>
delta-seconds 参数表示preflight请求的结果在多少秒内有效。
Access-Control-Allow-Credentials
Access-Control-Allow-Credentials 头指定了当浏览器的credentials设置为true时是否允许浏览器读取response的内容。当用在对preflight预检测请求的响应中时,它指定了实际的请求是否可以使用credentials。请注意:简单 GET 请求不会被预检;如果对此类请求的响应中不包含该字段,这个响应将被忽略掉,并且浏览器也不会将相应内容返回给网页。
Access-Control-Allow-Credentials: true
上文已经讨论了附带身份凭证的请求。
Access-Control-Allow-Methods
Access-Control-Allow-Methods 首部字段用于预检请求的响应。其指明了实际请求所允许使用的 HTTP 方法。
Access-Control-Allow-Methods: <method>[, <method>]*
相关示例见这里。
Access-Control-Allow-Headers
Access-Control-Allow-Headers 首部字段用于预检请求的响应。其指明了实际请求中允许携带的首部字段。
Access-Control-Allow-Headers: <field-name>[, <field-name>]*
预检的过程
当预检请求到达服务端时,服务端是不会真正执行这个请求的逻辑的,只会在这个请求上返回一些 HTTP Header,以此来告诉客户端是不是要发送真正的请求。
如果服务端告诉客户端,请求是允许被发送的,那真正的请求才会发出去。
比如:我在 a.com 这个 origin 下,发送了 conardli.top 这个域名的请求。
那么浏览器会先向 conardli.top 发送一个预检,预检请求不会真正执行这个域名的请求,而是返回了一些 CORS Header,比如 Access-Control-Allow-Origin: a.com
这时候浏览器发现, conardli.top 的请求是允许在 a.com 下发送的,才会真正发出请求。这时服务端才会真正执行请求接口的逻辑。
那么,所有的请求都会有预检吗?当然不是。
简单请求和复杂请求
预检请求虽然不会真正在服务端执行逻辑,但也是一个请求啊,考虑到服务端的开销,不是所有请求都会发送预检的。
一旦浏览器把请求判定为 简单请求,浏览器就不会发送预检了。
浏览器判定请求是否为简单请求要同时满足以下四个条件:
使用下列方法之一:
GET
HEAD
POST
只使用了如下的安全 Header,不得人为设置其他 Header
text/plain
multipart/form-data
application/x-www-form-urlencoded
Accept
Accept-Language
Content-Language
Content-Type 的值仅限于下列三者之一:
- 请求中的任意 XMLHttpRequest 对象均没有注册任何事件监听器;XMLHttpRequest 对象可以使用 XMLHttpRequest.upload 属性访问。
- 请求中没有使用 ReadableStream 对象。
所以,如果你发送的是一个简单请求,这个请求不管是不是会受到跨域的限制,只要发出去了,一定会在服务端被执行,浏览器只是隐藏了返回值而已。
总结
最后来总结下要点:
- 简单请求:不管是否跨域,只要发出去了,一定会到达服务端并被执行,浏览器只会隐藏返回值
- 复杂请求:先发预检,预检不会真正执行业务逻辑,预检通过后才会发送真正请求并在服务端被执行